
考试的优劣
考试,学生可以选择性的参加民办学校举办的“入学考试”,入学试题由每个学校自主拟定。
这其实是一种成绩为王的"拔尖考试”,伴随角逐愈加激烈,孩子们的负担也就越重,学校的常识不足以应付考试,就只能借助课余时间,拼命拔高。
考试年代就是成绩为王,成绩好就肯定能进名校。
利:
1.分数为王,努力就有回报
2.评价体系较为科学客观
3人为操作空间较小
4.尖子生容易崭露头角
弊:
1.学生应试负担重
2.很难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考察
3.加强了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
但这种形式真的公平吗?虽然按成绩选拔,优胜劣汰听起来是非常公平的。但入学考试的困难程度日益加强,已经远远超出小学课本的范围,要角逐,教育投资是应具备的,看上去是在拼成绩,
其实拼的还是家庭条件、教育投资,也并非看着那样的公平。
那现在正在实行的全方位摇号,又是不是能做到公平呢?
全摇的优势和弊端
全摇号的模式下,学生根据户口所在地划分的学区就近选择公办学校入学,而能上哪所民办学校,则由摇号来随机分配。
入学靠摇号被父母调侃为“撞大运”,甚至还有些父母开玩笑道:孩子一生下来,就先开始选择信佛还是信教。
全方位“摇号”模式
利:
1.学生流动性强,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机会上名校
2.学生应试重压相对较小
3.长期来看能缩小各校间差距
弊:
1.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,漠视个体奋斗
全方位摇号其实基本已经达成了程序公平,但仿佛又带来了新一轮的不公平,有些孩子日夜苦读却进不了心仪的学校,有些孩子无心学习却被幸运之神眷顾,有父母评论道:“看上去公平,其实最不公平,抹杀孩子的努力!”
公平其实都是相对的,政策也是一个不断试错并健全的过程,没绝对公平的政策。而且政策调整都是宏观角度的。
记得之前看到有教育专家解析全方位摇号:“全方位摇号是为了教育的长远公平,从长远的整体进步来看,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摇号,会大大压缩针对招生考试的培训市场,整个教育大环境将向着愈加均衡的方向迈进。”
但现实会不会朝着理想的方向进步还有待验证,期望在关注宏观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那些微观的小家庭。